(七)陕西省历史博物馆
错金兽首玛瑙杯,唐代。高6.5厘米,长15.6厘米,口径5.9厘米。选用的材料是一整块世间罕有的带条纹状的红玛瑙,玛瑙两侧为深红色,中间为浅红色,里面是略呈红润的乳白色夹心,色彩层次分明,鲜艳欲滴,本身就已是极为罕见的玉材。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,口沿外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,其余的装饰重心均集中于兽首部位。兽作牛首形,圆睁双目,眼部刻划得维妙维肖,炯炯有神,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,双耳硕大,高高竖起。兽嘴作镶金处理,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,双唇闭合,两鼻鼓起,就连唇边的毛孔、胡髭也刻划得细微精确,显得十分生动。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一种被西方称为“来通”(rhyton)的酒具,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、西亚,特别是萨珊波斯(今伊朗)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。因此,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。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。
(八)湖南省博物馆
T型帛画,西汉(公元前206—公元25年),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。通长234厘米,顶端宽141厘米,末端宽50厘米。
此件T型帛画为描绘西汉历史文化生活的一件珍贵艺术品,为全国所独有。
(九)河南博物院
云纹铜禁,春秋中期(公元前620年——前467年) ,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。通高28.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,宽46厘米。禁为承置酒器的案,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,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,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。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,其工艺精湛复杂,令人叹为观止。
(十)上海市博物馆
鸭头丸帖,王献之善楷、行、草等各体,尤以行草出名,其中《鸭头丸帖》为最著。《鸭头丸帖》,行草,绢本,纵26.1厘米,横26.9厘米,15字,共两行,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。帖文:鸭头丸,故不佳。明当必集,当与君相见。此帖系唐摹本,帖上有元虞集题记,钤有北宋“政和”、“宣和”、双龙、元“天历之宝”等印。帖后有多人的题跋。